|
在對待一日三餐這個基本的民生問題上,德國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們看重的是什么?這也許正是構成德國飲食文化本質的因素,也是研究德國飲食文化基本的方面。 事實上,德國人的一日三餐究竟怎么吃,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地方,不同歷史時期里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是不同的;就是在同一地方、同一歷史時期,不問人群之問也存在著很大差別。再說,比較這個東西從來就是相對的,如果很籠統地講這個問題,要想準確地表達清楚,是有點難度。
在當今物質供應極其充裕的時代,人們的一日三餐究竟偏重于哪一餐,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傳統的習慣;二是就餐的時問是否充裕;三是現代科學健康的飲食理念對人們頭腦中傳統飲食觀的影響程度。
德國人的飲食并沒有中國人那樣嚴格的主副食之分,有的只是主菜與配萊之分,或者說是主餐與配餐之分。比如以面包為主餐,那面包就可以算是主食;如果熱餐以土豆為主菜,那土豆就是主食;但如果是以肉類為主菜,那肉類就應該是主食。由于現在德國人正餐基本上都是以肉類為主菜,所以德國人的主食就應該是肉類。只不過德國的主菜也并非就是一種食物,通常會在主菜旁再搭配上一些其他的配菜或配餐,比如面條、米飯、土豆泥、酸菜等、.而這些面條、米飯等糧食類食晶,或是土豆、酸菜等食物在德國人的正餐里,充其量多也只是主食的一部分,所以,把德國人正餐上的這道主菜理解為他們的主食也許更為確切,事實上,把糧食作為的主食,那只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思維定式,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德國人并沒有這樣的概念。
德語中有一句諺語:“Frühstücke We ein prinz,iss zu Mittag wie ein Bürger undztl31 Abend wie ein Bettler!”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早餐吃得像王子,中餐吃得像市民,晚餐吃得像乞丐!”一般來說,諺語所表達的是一種由傳統習慣所形成的生活實踐。雖然有些諺語也是有地域性的,但不管怎么說,諺語之所以深得人心,自然是因為它確實經得起生活實踐的檢驗,至少在一定的歷史階段確曾這樣,由此可見大多數德國人對待一日三餐的基本態度。當然,這種由生活實踐所形成的傳統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