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的學習韓語的學生會發(fā)現,韓語中是有很多的漢字的,所以細心的同學就會經常的產生韓語中為什么會出現漢字呢?這樣的疑問,今天小編就來給您一一道來。 漢字不僅成為朝鮮半島統治者進行統治的文化利器,而且逐漸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際工具。于是,大量的漢字詞語從書面進入口頭,逐漸融合到韓國語中,其中~些漢字詞語甚至取代了韓國語的固有詞語,從而形成了漢字詞語在韓國語詞匯中的強勢地位。同時,由于本民族的文字尚未產生,漢字遂又成為記錄語音的符號。
但是,漢語與韓國語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語言,在記錄漢語方面得心應手的漢字,在記錄韓國語時卻常常顯得力不從心。韓國語中的語尾變化,以及各種助詞標記,不是單音節(jié)的表意漢字所能勝任的。為了解決語言和文字不相統一的矛盾,朝鮮半島的一些學者,如薛聰等人曾發(fā)明了“吏讀”“口訣”等表記方式,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由于漢字忽而表音,忽而表意,糾纏紛擾,治絲益棼。
于是,朝鮮朝世宗大王(1419—1450在位)痛下決心,組織了集賢殿學者鄭麟趾、申叔舟、成三問、崔恒等人,編寫了《訓民正音》(1444),創(chuàng)制了韓民族自己的文字——諺文。諺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它有11個母音,17個子音,一共28個字母。盡管諺文與表意的漢字性質不同,但在語音的表現及字型的構造上仍然受到漢字的影響。
關于“韓語中為什么會出現漢字呢?”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韓語培訓”的計劃,請直接點擊右側在線咨詢,預約免費試聽,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