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麗族很早就開始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及中部地區活動,后來逐漸向外擴張,征服了周邊沸流、蓋馬、沃沮、減、貊等民族,首先建立起封建政權,公元427年將都城從集安南遷至今朝鮮平壤。那么,高旬麗的語言是什么樣子的呢?當然今天想完全闡明其原貌存在著諸多困難。 但是,不幸中的大幸,高麗時期的史書《三國史記》留下了用漢字標記高句麗語的高句麗地名資料。我們通過這些支離破碎的地名,仍可看到高句麗語的一個側面。請看下面的例子:
池城……內米忽
母城……也次忽
水谷城……買旦忽
赤城“...·沙伏忽
高城……達忽
沙川……內乙買
橫川……于斯買
凇山田……妻童斤沽震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池城”、“母城”、“水谷城”、“赤城”、“高城”、“沙川”、“橫川”、“松峴”、“三峴”、“兔山”等高句麗地名顯然是用漢文意譯而成,而“內米忽”、“也次忽”、“買旦忽”、“沙伏忽”、“達忽”、“內乙買”、“于斯買”、“夫斯波衣”、“密波兮”、“烏斯含達”等才是用漢字記錄下的高句麗地名的本來讀音。
關于“韓語中的高句麗語言”的講解,小編就給您講到這里了,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參加“南京韓語培訓”的計劃,趕緊聯系我們吧,網絡預約還有更多驚喜喲。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