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人的消費觀念在許多方面都跟我們中國人不同: 一、德國人很少有儲蓄的概念;
德國人對將來生活究竟會怎么樣,在對未來消費的預期方面,沒有我們中國人那樣多的擔心。德國人有錢就花,很少有儲蓄這個概念。許多中國家庭首先要考慮將來下崗失業了怎么辦?小孩子要受好的教育需要錢怎么辦?孩子大了結婚要買房子怎么辦?
家里人生病需要醫療費用怎么解決?還有年紀大了養老的問題等等。這些事情對于一般的中國家庭來說,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中國人有了錢得先存起來,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
德國人很少考慮這些。德國是一個高福利的社會,是西方國家中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早的國家。德國人為了保證社會的相對公平,政府在這方面采取了三項政策:一是通過實行累進稅制度,調節社會的貧富差距;二是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社會保險;三是實行免費教育。
德國人相信而且能夠做到“今天有錢今天就可以盡情去花,不用考慮和擔心以后的生活”。就是因為德國有非常健全的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加上德國公民享有充分的免費受教育權利。
他們對于未來不像我們中國人那樣存在那么多的“不確定的預期”。所以他們敢花錢。這跟我們中國人的“今日有酒今日醉”又有所不同。
在德國,沒有特別窮的人。德國人退休以后都有比較豐厚的退休金;生了病也有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就是再窮的人也看得起病;失業的人有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加上實行免費教育,家長不用為子女的教育去存錢。正因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后顧之憂,所以我認識的德國人都覺得沒有必要存錢,有了錢就及時去度假旅游,去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在他們看來,每天都是生活,快樂過好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二、德國人的飲食消費講求的是營養與健康;
德國人在飲食消費方面注重的是合理搭配和科學營養,講究的是方便與健康。他們日常喜歡講哪些食物和飲食行為“于健康不利”。對于大多數德國人來講,如何吃得科學、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而且還省事,那才是重要的。
我們中國人過去是講吃飽,現在是講吃好。但從德國人的收入水平和日常消費支出來看,尤其是在吃的方面跟我們中國人相比較,他們的“恩格爾系數”大大低于中國,也低于歐洲其他國家。
三、德國人的衣著消費講求的是個性化
德國人對于穿衣著裝的消費,注重和追求的是個性化,尤其是德國女性更是如此。與她們相處久了你會發現,許多德國女性不能容忍別人跟她穿同樣的衣服和戴同樣的帽子。那些年輕的德國女孩,更是“青菜蘿卜各有所愛”,穿得各不相同,很少見到有模仿別人穿著的。
四、德國人在居住方面,
并不一定都是自己買房子;德國人對居住條件的期望值比較高,要求寬敞、舒適、環境合乎人性化的標準。經過戰后幾十年的努力,德國人的居住條件不斷地得到改善。
但是德國人并沒有像中國人那樣,家家戶戶都要千方百計的去買產權屬于自己的房子。他們并非沒錢,也不是沒能力買房,他們中仍有許多人就是愿意住租來的房子。只要居住條件符合他們的標準,房子是不是自己的并不是主要的。
德國人的消費支出中,住房確實是比重較大的一塊。但包括租房在內的日常生活費支出,相對于他們的收入來講,并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五、德國人在休閑旅游與體育運動方面特別舍得花錢
德國人享有“世界旅游冠軍”的美譽。在歐洲,德國是公眾假日多的國家。許多家庭都會在假日里舉家外出旅游。德國人生活中支出多的部分就是房子和旅游。星期天早上你常會在林地邊上看到許多家庭旅游車停在那兒,車上過夜的德國人正做著美夢呢。
在德國,父母在子女成人以后斷其對家庭的經濟依賴,促使子女自立。又將旅游作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來安排。他們不會像中國的父母那樣將自己的積蓄全部用于子女,而是瀟灑地設計自己的享受消費。子女們的消費要靠子女們自己去奮斗。
德國人對體育運動和健身鍛煉特別愛好。他們更愿意把錢花在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和健身鍛煉方面。足球、網球、滑雪、滑冰、游泳、跑步、登山等戶外運動,都是他們特別喜歡的。
六、德國人認為不該花的錢
他們一分也不會花;德國人對超市或商場里打折促銷的商品或是過季削價的商品,興趣沒有我們中國人大。許多人都認為,用不著的東西就算再便宜,也還是不買的好。德國人對資源的節約,決不僅僅只是為了節省幾個錢。抽水馬桶水箱里放磚塊以減少用水量并不是我們的首創,德國人早就有了。洗碗、洗菜后的水用于沖便池這種“中水回用”的事情,在德國也早已出現。在他們看來,除了必需消費之外,不應該多花一分錢。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