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圖書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圖書事業的興衰,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國家或時代文化發展的大體情況。中世紀阿拉伯國家圖書事業的興盛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發展的盛況。 在伊斯蘭教產生以前,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伊斯蘭教建立以后,尋求知識和學問成了根本的教義之一。《古蘭經》章句開門見山就提出:“你以安拉的尊名誦讀吧,你誦讀吧,你仁慈之主以血塊造化人類,又教導以書寫,教導以他們所不知道的”。伊斯蘭教的教義中到處充斥著鼓勵人們求知的圣訓,如“求知求知,始自搖籃,止至墳墓”,“穆斯林人人求知,義不容辭”,“守財者死,有學者生”,“為求真知,不惜遠游中國”等比比皆是,很快使阿拉伯世界中形成了愛好圖書、視書為寶的風氣。帝國初期的統治者們和穆斯林的知識階層先后從被征服地區搜集了一批希臘文、波斯文和古敘利亞文的有關歷史、煉金術和醫學方面的書籍,并從阿拉伯人手中收集到一批宗教書籍。但由于當時阿拉伯人還沒有掌握印刷術,主要的出版圖書的方式是靠手抄,而抄書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犢牛皮、駱駝或羊骨及紙草紙等,不僅數量少,而且價格高,性能差,不便書寫、保存和使用,因此,圖書數量有限。
阿拉伯國家圖書興盛的歷史還表現在:公元8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開始進入其強盛時期,其東部邊境不斷擴張,和中國唐朝的西部邊境El益接近。唐天寶十年,兩國軍隊在現在中亞細亞的塔什干附近塔拉斯發生沖突,爆發了一場戰爭。被阿拉伯人俘去的唐朝士兵中有些當過造紙工。阿拉伯人就利用這些俘虜開設了造紙場,專門生產中國紙張。座造紙廠設在撒馬爾罕,不久,巴格達和大馬士革也先后于公元793年和公元794年建立了造紙廠。
以上就是關于“阿拉伯國家圖書興盛的歷史”的相關介紹,歡迎對阿拉伯語感興趣的同學們隨時的和我們南京阿拉伯語培訓班進行溝通還有聯系。
(責任編輯:admin) |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